(通讯员 宋林通、段柳、周嘉仪、赵倩雯)2025年11月9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植物育种研究所(PBI)终身荣誉教授,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国家“友谊奖”获得者Robert Park教授应作物学科邀请,做客由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学科)、中国现代农业联合研究生院生物育种学部、小麦玉米两熟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及C1MMYT-中国小麦玉米联合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CIMMYT-中国小麦玉米科学创新国际论坛第16期讲座,以“Controlling rust in cereal crops-the adventure continues”为题进行了主旨报告。
Robert Park教授凭借科研成就及其领导的澳大利亚谷物锈病防控项目(ACRCP),为澳大利亚全国防控谷物锈病病害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与研究团队在培育携带抗秆锈病、叶锈病和条锈病内在遗传抗性的谷物品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与团队建立的全澳锈菌监测网络,在全澳范围内追踪和鉴定小麦锈病菌株的演变和传播,为小麦育种家提供至关重要的早期预警和信息。因其对农业科学的卓越贡献,于2015年当选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FSTE),还分别获得澳大利亚尤里卡创新与科学领导力奖(Eureka Prize)(2020年)、 “Shaping Australia Award”(2024年)、“Farrer Medal”(2025年)等多个重要奖项。
小麦锈病作为一种长期威胁全球谷物生产的病害,每年导致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随着气候变化加剧病原体的传播,传统的抗病育种和化学防治方法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本期CIMMYT-中国小麦玉米科学创新国际论坛报告重点关注国际前沿研究进展,涵盖基于基因组学的谷物抗锈病基因挖掘、锈菌对于杀真菌化学药剂的抵抗、病原菌致病性演化、病原菌效应子挖掘等多个方向,并系统探讨了如何在组学时代整合遗传资源以构建可持续的锈病综合解决方案,从而为保障粮食生产提供科学可行的路径。
在报告最后,Park教授得知参与讲座的有不少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同学后,特意勉励同学们:“
在20年前我从未曾预料到科技能够迅速发展至此,那么不知在座的同学们能否推测出20年后在科技迅疾发展的支持下,我们的科学研究可能会达到何种的先进程度?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珍惜时光、努力钻研、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因为未来的科研需要你们,未来农业的发展也需要你们!”
本次论坛由我院作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中心张建萍教授主持,吸引了作物学科农学院、植保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园艺学院等多个学院的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参加,多位老师及同学与Park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