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学院新闻
       作为植物信号传导网络中关键的调控因子,多肽已成为植物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它们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微生物互作以及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研究热度持续攀升。然而,该领域仍面临三重挑战:一是植物样本的高度复杂性带来的标准化制备难题;二是非模式植物多肽相关数据库的缺失;三是多肽功能注释数据库的严重匮乏。
       2025年7月4日上午,上海中科新生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PTBIO)与河南农业大学吴刘记教授团队,在上海总部隆重举行“基于多肽组的高通量组学的成果转化签约仪式”。此次活动标志着双方在整合中科新生命领先的质谱多组学技术平台与河南农业大学深厚科研积淀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双方强强联合,旨在加速植物多肽领域的前沿成果转化,让更多关注该领域的科学家共享更先进的技术服务,共同推动科技创新。

       活动由中科新生命市场总监高晓静主持。她在开场致辞中高度评价了吴刘记教授团队在植物多肽组学研究领域的优势与成果。她指出,本次签约旨在“见证智慧与产业的碰撞”,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高效转化科研“智慧”为产业力量的关键实践。她强调,双方合作将致力于转化吴教授团队在植物多肽检测技术上的先进成果,为全球科学家提供更优质的技术服务。

中科新生命市场总监高晓静主持签约仪式并作开场介绍
       中科新生命创始人兼CEO陈薇女士在欢迎辞中强调了公司深耕质谱多组学领域20余年的技术积累。她指出,此次与在植物多肽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积淀和领先平台的河南农业大学吴刘记教授团队合作,是打通植物多肽“基础研究-技术平台-产业应用”链条的关键一步,公司将全力支持成果落地。
中科新生命创始人兼CEO 陈薇女士致辞
       河南农业大学社会服务处处长、教授赵翠萍女士代表校方致辞,她介绍了学校百年积淀历史,高度肯定了吴刘记教授团队在植物多肽组学领域的科研实力,并表示校方将大力支持此次成果转化合作,期待双方优势互补,产出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创新成果。
河南农业大学社会服务处处长、教授赵翠萍女士致辞
       在双方团队成员的共同见证下,中科新生命CEO陈薇女士与河南农业大学吴刘记教授作为代表,正式签署了植物多肽成果转化合作协议。
中科新生命CEO陈薇(右)与河南农业大学吴刘记教授(左)签署协议
       随后,双方核心团队围绕未来合作方向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重点探讨了如何基于吴教授团队独特的植物多肽组学技术基础,协同中科新生命先进的质谱技术与AI分析能力攻克技术瓶颈,加速开发新一代多肽多维度解决方案,一站获取海量功能分子。
讨论交流
       此次签约仪式成功举行,标志着河南农业大学吴刘记教授团队与中科新生命在植物多肽领域的深度合作正式启航。双方将深度融合吴刘记教授领先的植物多肽组学技术与中科新生命“多肽组学一站式平台”的技术引擎,共同构建覆盖“样本制备-高通量鉴定-功能分析”全流程的标准化服务体系。该体系旨在显著降低技术门槛并大幅提升检测效率,为全球科学家提供更精准、更快捷的多肽组学研究支持,加速该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创新发现与应用。作为合作的重要基础,中科新生命已基于吴刘记教授的研究成果,开发出覆盖多肽组学研究全流程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从多肽的标准化组学筛选鉴定到目标多肽结构与功能预测。欢迎各位老师垂询!
       关于中科新生命:上海中科新生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PTBIO)创立于2004 年,由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孵化而来,是国内质谱多组学应用领域的开拓者。公司以 “AI + 质谱多组学” 双核驱动创新,构建智能化组学生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质谱检测平台与AI大数据分析系统,聚焦科技服务、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消费三大领域,为全球科研机构、医院、药企提供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融合多组学技术与人工智能,围绕生物标志物发掘、药物靶点筛选及个性化诊疗等方向,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组学数据库与算法模型,推动转化医学进程,加速创新药物研发,成为推动生命科学数字化升级的核心引领者。
       关于吴刘记教授:吴刘记,河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小麦玉米两熟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兼职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专家顾问、中国植生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第四届玉米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植物多肽基因组学的概念,建立了植物多肽基因组方法,构建了首个基于基因组范畴的玉米内源肽图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析了新型小肽在玉米抗病免疫中的作用,相关工作为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为玉米抗逆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NS子刊Science Advances、Cell Reports,以及植物学领域TOP期刊Molecular Plant、Trends in Plant Science、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一项);荣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河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入选了中共中央党校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研修班、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校高层次人才研修班、河南省高层次人才。
       吴教授团队主要文章成果:1. Chen X, Song M, Tian L, et al. A plant peptide with dual activity against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l and fungal pathogens. Sci Adv. 2025;11(12):eadt8239.doi:10.1126/sciadv.adt82392. Tian L, Chen X, Jia X, et al. First report of antifungal activity conferred by non-conventional peptides. Plant Biotechnol J. 2021;19(11):2147-2149. doi:10.1111/pbi.136913. Ali U, Tian L, Tang R, et al. A comprehensive atlas of endogenous peptides in maize. Imeta. 2024;3(6):e247.  doi:10.1002/imt2.2474. Wang S, Tian L, Liu H, et al. Large-Scale Discovery of Non-conventional Peptides in Maize and Arabidopsis through an Integrated Peptidogenomic Pipeline. Mol Plant. 2020;13(7):1078-1093. doi:10.1016/j.molp.2020.05.012
编辑/杨航 签审/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