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学院新闻
        2024年9月22日-27日,第三届国际小麦大会在澳大利亚珀斯召开,会议围绕小麦遗传学、育种学、功能基因组学、栽培生理学及人工智能在小麦研究与生产中的应用等领域开展了学术交流和充分研讨,吸引了来自全球900多位小麦研究人员参会。河南农业大学学术副校长、农学院院长王道文研究员及农学院副院长陈锋教授等一行10人参会。
 
        会上,王道文团队姬祥教授做了题为“CRISPR/CasΦ2-mediated gene editing and base editing in wheat and rye”的专题报告,介绍了CRISPR/CasΦ2介导小麦与黑麦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在小麦优异性状改良中的应用,并同与会专家深入交流讨论了基因编辑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国际前沿,其他参会教师均利用墙报展示了各自的最新研究进展。

        为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参会期间代表团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Rajeev K Varshney院士(本次大会的组委会主席)和Chengdao Li院士、澳大利亚悉尼大学Robert McIntosh院士和Evans Lagudah院士、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高级科学家Matthew Reynolds和Pawan Singh、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Roberto Tuberosa教授等国内外同行进行了深入交流,并针对项目合作、核心技术公关以及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联合培养等进行了充分磋商并达成了合作意向。

        国际小麦大会(IWC)是全球小麦界的一次重要聚会,每两年举行一次,第一届于2019年7月在加拿大举行。第三届国际小麦大会主要有10个主题,包括:推进小麦基因组学:单倍型解析基因组及其他领域的分子标记;探索小麦的多样性、进化和遗传库;小麦育种的创新和传统方法;提高小麦的非生物胁迫耐受性;增强小麦对生物胁迫的抵抗力;在非生物胁迫下开发气候智能型小麦;通过农学、作物管理和数字农业创新确保小麦可持续生产;小麦研究的合作、社会和经济影响;小麦品质、最终用途加工和对人类健康和营养的价值提升;推进小麦研究的新视野。通过本次大会,可以深切感受到小麦基因组学和农艺性状分子机制解析研究更加深入;分子育种,尤其是基因编辑介导的精准快速育种技术,对小麦遗传改良进步的推动作用更加强大;高效挖掘和利用小麦族遗传多样性对确保全球小麦在气候变化条件下的高产与稳产性至关重要,人工智能技术在促进小麦精准栽培管理和绿色智慧化生产中应用潜力巨大。这些领域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球小麦研发的前沿和热点,深化国际合作和多学科交叉将为解决上述研究领域中的挑战提供重要动力。